化妆品发展的状况
1982年改革开放的初期,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大部分集中在轻工系统,产值2亿元左右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,化妆品企业犹如雨后春笋,数量迅速增加,从轻工系统很快扩展延伸至民政、卫生和教育系统。1985年化妆品生产总值是10亿元,1990年上升为40亿元,5年问增长了3倍;1993年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已达2 000多家,化妆品生产总值90亿元;1994年化妆品生产总值140 亿元,比1993年增长了55%; 1995年化妆品工业生产总值为190亿元,比1994年增长了36%;1996年化妆品生产总值220亿元,比1995年增长了16%;1997年化妆品销售额为253亿元,比1996年增长了15%;1998年化妆品销售额为275亿元,比1997年增长了8.7% ;1999年完成销售额达300亿元,比1998年增长了9%,实现利税约115亿元,其中利润38亿元;2000年实现销售额350亿元,比1999年销售收入300亿元相比增长了16.6%,实现利税额130亿元,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3.1%;2001年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,完成销售额4OO亿元,同比2000年的350亿元增长了14.3%,利税完成150亿元,同比2000年的130亿元增长了15.38% ;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460亿元, 同比2001年增长了15% ;2003年销售收入达750亿元(这是与美容专业线前店后厂整合后的数字),化妆品有2.5万余个品种。经过近一两年企业的并购重组,如2003年法国欧莱雅集团在北京宣布收购深圳丽丝达日化有限公司“小护士”护肤品牌,2004年1月23日又与法国科蒂集团签下协议,收购其旗下“羽西”。外资企业并购重组,内资企业也进行运作:广东飘影集团收购了具有142年历史的孔风春化妆品公司,浙江义乌的一家化妆品公司收购了上海霞飞化妆品公司。经过自生自灭的整合、并购重组,到2004年底全国有化妆品生产企业3 258家,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,仅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就有化妆品企业1 200余家,已成为我国化妆品生产的集中地;其次是浙江省290家、江苏省270家、上海市190家,成为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集中的省市。
据最新统计,到2004年底全国实现销售收入约850亿元, 同比2003年增长了13.4% ,实现利税4OO亿元,同比2003年增长了18%,其中上缴税收约330亿元。化妆品工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国民经济GDP的增长速度,保持了多年快速增长的势头。另据资料显示,326家大中型化妆品企业2004年完成销售收入291亿元,同比2003年增长了15% ,约占全国总销售额的34%,完成利润21.5亿元。在化妆品行业一直处于领先、年销售收入在l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:隆力奇、雅芳、安利、湖北丝宝、宝洁、玫琳凯、上海家化、强生、利华、花王、资生堂丽源等十几家公司,其销售收入约为188亿元,占全国总销售额的22%。
化妆品的进出口情况,根据中国海关统计,2004年中国化妆品出口到70余个国家(美国、日本、法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非洲、东欧及亚太地区等),出口创汇达6.15亿美元,其中:香水及花露水出口额为1 261万美元,唇用化妆品为6 683万美元,香粉(不论是否压紧)为3 210万美元,美容类化妆品及护肤类约为2.3亿美元,其他护发品为2 700万美2004年进口化妆品额为1.8亿美元,其中:进口香水及花露水为1 113万美元,眼用化妆品1 102万美元,其他美容品类化妆品及护肤品9 986万美元,唇用化妆品为1 030万美元,其他护发品908万美发展中的中国化妆品市场消费群体也呈明显特点:名牌和高档产品为大城市主流,服务于白领阶层或部分中高档收入的消费者,讲究品牌和质量;中低档产品行销中小城市或收入偏低阶层,大部分为农村消费者接受,量大面广。洗发护发和护肤类化妆品仍为市场的主打产品,美容类和其他类化妆品在逐步攀升。